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魅力会宁概况

    信息发布者:村网通ljs
    2017-10-14 21:07:58   转载

    这是一场沉淀,源自多彩文化的交汇融合;

    这是一幕崛起,源自会师精神的传承发扬。

    这里是——甘肃·会宁。

    这里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曾见证过秦皇汉武西巡的龙御,也曾聆听过丝绸之路中商旅的驼铃;这里钟灵毓秀,熠熠生辉,一代代文人在此留墨遗雅,一批批壮士在此征战戍边。“秦陇锁钥”“丝路重镇”“古道名城”是历史对这里的盛誉!

    今天的会宁,红色旅游、金色教育、绿色产业多姿多彩,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会宁,这颗闪耀在陇原大地的璀璨明珠,已经成为一座享誉陇原、闻名全国的旅游文化名城!

    会宁,一方浸透着革命情结的红色圣地。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毛泽东曾风趣的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不仅成就了会宁“会师圣地”的崇高荣誉,给会宁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也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里拥有会师楼、会师纪念塔、长征胜利纪念馆、将帅碑林、长征胜利景园等众多红色景点,通过将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相结合,会宁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赢得了“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红色旅游示范城市”“中国十佳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等一系列荣誉。每年,都有150多万人次来会宁旅游参观,沿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游客在这里重温当年胜利会师的喜悦,追忆那得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会宁名副其实地成为“甘肃红色旅游第一县”。

       会宁,一块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教育沃土。沿承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会宁将教育事业放在发展前沿。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10万余人,硕士5000多名,博士1000多名。形成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会宁教育精神, 赢得了“高考状元县”“博士之乡”“西北教育名县”等赞誉!

    会宁,一片充满着绿色希望的产业基地。这里农田广阔,土质独特,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多年培育,会宁已形成了马铃薯、草畜、小杂粮、亚麻、果蔬等特色产业,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

    会宁,一座放射着绚丽光彩的旅游文化名城。秉承革命前辈“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会宁人民立足区域禀赋,实现了城市的转型跨域发展,谱写了经济建设的新篇章。通过“建设旅游文化城市”的发展定位,会宁将旅游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提出了“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实施了“三山一河一区一库一街五桥二十六条路”等城市项目,营造了天蓝、水清、山绿、城靓、景明、业兴的城市氛围。磅礴大气的钟鼓楼,笔直宽阔的会师大道,古雅壮观的汉唐商业街群,水波粼粼的滨河风情线……无一不展示着会宁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无处不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新春潮!

    日破云涛万里红,无限风光在会宁。今天,会宁这片厚重的红色热土,沐浴着党的阳光,紧抓“一带一路”新的历史机遇,正在以开放奋进的豪迈精神,创造着璀璨夺目的新成就,谱写着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这就是魅力四射的——“陇原明珠,红色会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