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泉坪村 734590.nync.com 欢迎您!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在我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期《热点话题》栏目,我们来探讨下发展家庭农场所遇到的问题。 一、设施用地跟不上 从加工、仓储和其他辅助设施用地等面临的问题来看,大部分的家庭农场主表示有困难。其中临时用地审批困难最为突出;其次是仓储用地困难和水电配套设施跟不上等问题。 二、劳动力短缺 调研中,我们多次目睹农忙期间家庭农场户无人可用、只能求助于外地劳动力的窘况。尽管家庭农场制度成功激活了本地职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客观上实现了在土地流转市场上“驱逐”外来农民的效果,但农业劳动力特别是辅助劳动力的配置,仍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成为“老年农业”背景下的全球性问题。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诸多因素中,劳动力成本不可小觑。在发达地区,农民尽量使用机械替代雇佣劳动力,但除草、打药等个别环节至今仍很难机械化,特别是对规模经营户来说。于是,使自发的辅助劳动力成为职业农民,就十分必要。这需要在推动规模经营的同时因地制宜,在推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精打细算。 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情况下,要让种粮有利可图,就要扩大规模,但适度规模的“度”止于何处?是美国那样户均2000多亩规模的大农场,还是日、韩、中国台湾那样户均15亩的小农场?机械化至少在如下三个意义上无法替代精耕细作: 品种方面,粮食适于机械化,蔬菜瓜果则不然。同样的夫妻二人,经营粮食可以做到300亩还有余力,但若经营蔬菜瓜果,15亩就会让其全年疲于奔命。 地形方面,平原适于机械化,但中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还存在大量的糊口农业,抛荒现象也时有发生,粮食商品化率不高。 用工方面,盲目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难免坠入奢侈农业、贵族农业、石油农业的陷阱。辅助劳动力在目前是作为农业机械化短板的替代品而存在的,区分本地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的不同适用条件,这非常重要。 三、资金筹措困难 根据对浙江省家庭农场的调查得知:浙江省的家庭农场资金需求比较强烈。从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来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少于50万元的占26.2%;50万-100万元的占20.9%;100-300万元的占36.6%;300-500万元的占6.4%;500万元以上的占9.9%。其中:投入少的为2万元,最多的为3500万元。从资金来源看,以自有资金、信用社借贷为主,其次是亲友借款、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从资金筹措情况来看,90.2%的家庭农场主表示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过资金困难”,主要通过向信用社借贷、亲友借款、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解决,分别占63.5%、35.4%和33.7%。其中,68.3%的被调查家庭农场主表示向银行贷款存在额度小、利息高、缺乏抵押物、授信担保难、手续繁杂等问题。 四、土地流转成本高 近些年,土地租金呈现出逐年攀高趋势。调查显示,2013年土地流转平均租金每亩为601元;2014年为672元,同比增长11.8%;2015年为738元,同比增长9.8%。近三年的涨幅在10%左右。 由于土地租金较高,大部分的家庭农场主表示土地流转面临困难。其中以“土地流转集中连片难”和“流转价格上涨太快”为主要问题。其次是“土地流入难”“流转时间短”和“土地续租难”。因此,大多数家庭农场主最希望能通过村委会或在政府帮助下进行土地流转。